日期:2025/06/18 16:06 來源:臨夏州融媒體中心
字號:[大][中][小]
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非遺技藝在青少年心中生根發芽,6月13日,臨夏市八坊街道壩口社區攜手河州蛋雕館,依托“紅石榴講堂”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體驗活動,吸引了眾多轄區青少年兒童熱情參與。
活動現場,非遺傳承人老師登上“紅石榴講堂”,生動講解蛋雕歷史、工藝與文化內涵,從蛋殼選材到雕刻技法,從作品寓意到藝術創意,深入淺出的分享讓大家對蛋雕藝術有了全新認知。隨后,眾人有序參觀蛋雕館,百余件花鳥、人物、紋樣題材的蛋雕作品以精湛技藝展現獨特魅力,引得參觀者駐足贊嘆。社區兒童化身“小小講解員”,用稚嫩而清晰的聲音為大家介紹蛋雕作品,講解贏得了現場觀眾的一致好評。“小小講解員”不僅鍛煉了孩子們的表達能力,更在他們心中種下了傳承非遺的種子。
此次“紅石榴講堂”走進蛋雕館活動,是社區推動非遺傳承、促進民族團結的積極實踐。通過“講堂+參觀+體驗”的形式,讓青少年兒童沉浸式感受非遺魅力,進一步增強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與自豪感,也為社區營造了和諧團結、共融共享的良好氛圍。下一步,壩口社區將繼續依托 “紅石榴講堂”,開展更多形式的非遺傳承活動,讓古老技藝在新時代煥發新生機,為民族團結進步注入文化活力。
為讓轄區青少年兒童近距離感受葫蘆雕刻這一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推動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臨夏市八坊街道王寺社區組織開展小紅星公益課堂——非遺技藝體驗活動。
活動中,社區工作人員帶領孩子們走進八坊十三巷手工藝館,葫蘆雕刻展區陳列著形態各異的作品——有的葫蘆上雕刻著栩栩如生的花鳥魚蟲,有的則刻畫著古典神話故事,細膩的線條、生動的圖案,瞬間點燃了孩子們的好奇心。場館內古樸的裝飾與精美的展品相得益彰,營造出濃厚的傳統文化氛圍,非遺的神秘畫卷在眼前徐徐展開。葫蘆雕刻非遺傳承人親臨現場,為孩子們講述葫蘆雕刻的歷史文化。從古代葫蘆作為容器、樂器的實用功能,到逐漸演變為兼具實用與藝術價值的雕刻載體;從民間藝人的代代相傳,到成為省級非遺項目,一個個故事讓孩子們了解到葫蘆雕刻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蘊。她還提到,葫蘆諧音“福祿”,在傳統文化中象征吉祥如意,賦予了雕刻作品美好的寓意,這讓孩子們對作品有了更深的情感共鳴。
“原來小小的葫蘆里藏著這么多學問!”“我覺得葫蘆雕刻特別有趣,以后還想參觀!”孩子們你一言我一語,分享著自己的體驗感受。此次小紅星公益課堂活動,讓轄區青少年兒童直觀感受到非遺技藝的獨特魅力,在心中種下了傳承的種子。八坊十三巷手工藝館作為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也發揮了積極作用。未來,八坊街道將繼續挖掘更多非遺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公益課堂活動,讓更多青少年參與到非遺保護與傳承中來,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