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6/11 11:06 來源:崆峒區融媒體中心
字號:[大][中][小]
文明是美好,是溫暖,更是力量。近年來,崆峒區堅持守正創新,著力深化拓展,以“全國文明城市創建”為抓手,緊扣“陣地融合+品牌提升+服務延伸”目標要求,整合陣地、人才、項目等資源,打造“中心吹哨、部門動員、各方參與”的運行格局,實踐體系不斷完善,工作機制不斷健全,實踐活動出新出彩,傾力書寫出新時代文明實踐的生動“畫卷”。如今的崆峒大地,一張不斷密織的“文明實踐網”,將文明實踐觸角延伸到城鄉角落。
“文明實踐+鄉村旅游”,涵養文明出行風尚。崆峒區結合獨特的地域文化旅游資源,圍繞“和美鄉村繡崆峒”主題,將文明實踐和鄉村旅游深度融合,充分利用高堡桃花節、上楊鄉槐花節、寺溝鄉村旅游節等主題活動,設立“文明實踐集市”,邀請知名書畫家、書法家、非遺傳承人等,深入開展書畫展、美術展、剪紙、泥塑等主題宣傳展示活動1400余場(次),游客在“賞景、品俗、體驗、消費”的文旅盛宴中,不斷提升文明涵養,養成良好文明習慣,培育文明出行新風尚。
“在鄉村旅游點設立文明實踐集市,我覺得特別富有創意,讓我們在娛樂休閑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文化的魅力!”游客張麗娟激動地說。
“文明實踐+我們的節日”,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為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推動“我們的節日”主題文明實踐活動深入開展,崆峒區將“我們的節日”主題文化活動納入全區新時代文明實踐年度工作計劃,立足當地文化習俗,圍繞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精心組織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主題文明實踐活動145場(次),極大地豐富了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營造了文明和諧、喜慶祥和的節日氛圍,讓廣大群眾在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的同時,厚植家國情懷,提升文化自信,增強民族認同感。
端午節當天,東關街道辦事處解放中路社區居民李春芳開心溢于言表,“我們在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過節日,真是太開心了!不僅有志愿者給我理發、量血壓,還能參與投壺、包粽子、編花繩,特別有儀式感!”她激動地說道。
“文明實踐+文化文藝”,豐富群眾精神生活。持續盤活陣地資源,融入文化文藝,將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與農家書屋、農村公益電影放映等充分結合,推動文明實踐和文化惠民深度融合,不斷為廣大群眾提供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文化文藝活動。積極組織文化大集、春官說詩大賽、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范活動等大型文化活動50余場(次),開展“戲曲進鄉村”“文藝輕騎兵”等各類群眾性文化活動1300余場(次),農村電影公益放映3000余場(次),舉辦非遺展演、平涼剪紙等各類培訓150余期,為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好崆峒故事營造了濃厚的社會氛圍。
“文明實踐+典型引領”,充實文明實踐力量。緊密結合典型選樹、先進事跡巡回宣講,以典型示范引領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持續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時代新風,為文明城市創建提供榜樣力量。邀請“中國好人”“抗戰老兵”等先進人物參與文明實踐集中活動,通過事跡宣講、互動交流等形式,分享他們的感人故事和崇高精神,引導廣大群眾見賢思齊、崇德向善,在全社會營造學習先進、崇尚先進、爭當先進的濃厚氛圍。
“中國好人”蒲虎勤激動地說:“這份榮譽對我來說是一種激勵,也是一種鞭策,我將帶動更多的群眾,參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一起做文明人,行文明事。”
“文明實踐+移風易俗”,倡樹全域文明新風。堅持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新時代文明實踐為載體,扎實推進移風易俗工作。推行“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倡導集體婚禮、植樹紀念等新型婚俗,推廣生態安葬、鮮花祭掃等文明殯葬方式。積極開展“萬名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站長聯名倡議殯葬移風易俗”活動,舉辦婚嫁文化節6屆,印制圍裙、倡議書等宣傳品1萬余份、拍攝移風易俗短視頻5部、創作編排《移風易俗春官詩》6個。
四十里鋪鎮七府村村民陳雪平說:“村上現在有紅白理事會,還有辦事大廳,不僅方便了群眾,還杜絕了一些陳規陋習,很受大家歡迎。”
崆峒區通過宣傳教育、典型示范、村規民約等方式,破除陳規陋習,倡樹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愛親等文明新風,推動形成崇德尚儉、向上向善的社會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