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5/09 11:05 來源:莊浪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辦公室
字號:[大][中][小]
近年來,平涼市莊浪縣統籌線上線下,聚焦居民網民,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線,以“提振精氣神、培育好風尚、凝聚正能量”為目標,打好理論宣講、網絡文明、文明創建、宣傳引導、志愿服務“五張牌”,一體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不斷提升公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
打好“理論宣講牌” 鑄牢思想文明之魂
堅持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以“三個聚焦”(內容精準化、陣地全面化、形式多元化)為抓手,創新宣講方式,拓展多元陣地,將宣講陣地延伸至街頭巷尾、田間地頭、居民庭院、廣場角落,通過“板凳課堂”“庭院懇談”等形式開展文明理念、道德講堂、移風易俗等宣講活動300余場(次),在潛移默化中傳遞正能量,弘揚主旋律。
高度重視理論宣講工作,建立理論宣講人才庫,將全縣優秀理論宣講人才入庫管理。創新開展“理響莊浪·奮進新征程”宣講活動,培養和鍛煉理論宣講人才,持續打造“小板凳”“紅馬甲”等宣講品牌,總結提煉了一批理論宣講典型。推薦報送的《“會議室”搬到“家門口”——莊浪縣紫荊社區“小板凳”理論宣講實踐》《“三個務必”在隴原大地的生動實踐——從莊浪梯田精神汲取奮進力量》《梯田兒女》分別入選2024年全市理論宣講典型案例、理論宣講報告和理論宣講微視頻。
打好“網絡文明牌” 守好網絡空間之門
網絡文明是新形勢下社會文明的重要內容,是現代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近年來,莊浪縣積極推進網絡文明建設工作,全縣網絡空間主旋律高昂、正能量強勁,網絡文明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堅持把培育健康向上的網絡文化作為網絡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讓優質的網絡內容如百花競相開放,滋養網民們的精神世界。以鮮活的網民視角、生動的網絡語言、新穎的傳播方式,辦好“移風易俗鄉村談”“文明聚焦”“最美勞動者”“致敬老兵”“新時代文明實踐”等專題專欄,推進網絡文明理念深入人心。
組織開展“勞動模范”“道德模范”“好網民”等各行各業先進典型事跡展播80余期,閱讀量達60萬人(次),入圍“中國青年好網民”1人,獲評“甘肅好網民”1人,獲評“平涼好網民”5人,表彰正能量自媒體人9人,推動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的網絡環境。深入開展“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從嚴從快整治各類網絡亂象和有害信息,規范網絡傳播秩序,引導廣大網民文明用網、理性發聲,共建網上美好精神家園。
打好“文明創建牌” 厚植典型培樹之根
堅持以城帶鄉、以點帶面,去年共推薦申報市級文明集體39個,文明創建覆蓋面有效拓展。打造文明實踐特色陣地44個,培育示范所、站、社區52個,縣消防救援大隊瞿飛愛心公益類工作室被命名為第三批“甘肅好人”文明實踐品牌工作室。精心制定100余項志愿服務活動“菜單”,采用“五單”工作法,持續深化“張曉麗調解室”“四點半課堂”等文明實踐品牌,開展文明實踐活動3700余場(次),點單數1300余單,文明實踐活動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不斷提高。
實施時代新人培育工程,獲評全國三八紅旗集體1個,全國巾幗文明崗1個,全國“最美家庭”1戶,全省“最美家庭”20戶,新時代甘肅好少年1名,獲評“平涼好人”28名、“最美家庭”76戶,持續推行“凡人善舉登記簿”“好媳婦好婆婆”等有效做法,全縣共評選“好婆婆”236人、“好媳婦”218人,“星級文明戶”433戶,建成巾幗家美積分超市118家。
打好“宣傳引導牌” 凝聚社會文明之力
深入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人知人曉”工程,用群眾易于理解、樂于接受、方便參與的方式,將道德模范事跡、傳統孝德文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內容在鄉村文化廣場文化墻、主街道宣傳欄等“上墻”,用身邊的人、身邊的事、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真善美,傳播正能量。打造“好人街”“好人墻”8處,布設景觀宣傳牌、文化墻、文化長廊863處,設置與村容村貌相融合、與莊浪精神相承接的景觀小品126個,建成弘揚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廣場6個、公園2個、街巷(社區、小區)83個,營造了健康、文明、向善的良好氛圍。
積極開展移風易俗宣傳教育活動,持續抵制高額彩禮、人情攀比、厚葬薄養、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推進“五治”融合。全縣301個行政村(社區)健全完善“一約四會”制度,督促廣大群眾自覺遵守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章程,嚴格按照紅白事登記備案流程舉辦紅白事,組織開展宣傳活動600多場(次),讓中華優秀傳統美德得到更好弘揚傳承,文明風尚更加濃厚,鄉村煥發文明新氣象。
打好“志愿服務牌” 形成全民行動之風
各鄉鎮、社區常態化開展志愿服務活動,在今年的“3·5”學雷鋒志愿服務活動中,志愿者們進小區、入門店,與居民群眾面對面交流,現場解讀宣傳彩頁,大力倡導婚事新辦、喪事簡辦、孝老愛親、鄰里和諧、勤儉節約、健康生活等文明理念,鼓勵居民們爭做移風易俗的倡導者和踐行者,促進居民轉變思想觀念,為移舊俗、除陋習、樹新風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以“+”字訣為結合點,豐富活動形式,做活“志愿服務”文章。縣委黨校志愿者通過“案例+故事”的形式向黨員干部宣傳黨的理論和政策23場(次);縣農技中心、縣果業站志愿者以“服務+送技術”的方式,將科技知識送到田間地頭,參與群眾1350人;縣衛健局志愿者通過“志愿服務+義診”活動,為340名群眾提供健康咨詢和醫療服務;縣公安局、縣司法局、縣婦聯等單位志愿者以“宣講+法律”的形式,引導群眾理性表達訴求,依法維護自身合法權益,共解答群眾法律問題27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