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2/11/21 17:11 來源:甘肅文明網
字號:[大][中][小]
編者按:在11月10日召開的甘肅省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好人”李培生胡曉春重要回信精神座談會上,於若飛、潘從明、脫亞莉,季春暉,朱啓銘,王曉等6位同志圍繞會議主題,進行了深入的座談交流,其中既有對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體會感悟,也有對好人作用發揮的經驗分享,還有對強化好人管理的真知灼見,現摘要編發,供各地各有關部門和各級身邊好人學習借鑒,共同推動我省好人工作向縱深開展。
“中國好人”代表 潘從明:
我叫潘從明,是金川集團公司的一名產業工人,雖然在平凡的崗位,但黨和國家卻給了我至高榮譽。
今年10月16日,我有幸和2296名黨代表一起在人民大會堂現場近距離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作的黨的二十大報告,親身經歷了這場盛會,我感到無比光榮和自豪,也倍受鼓舞,倍感振奮,倍增干勁!
過去的五年,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攻克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事關長遠的大事要事,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
新時代的十年,我們經歷了對黨和人民事業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的三件大事:一是迎來中國共產黨成立一百周年,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三是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實現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
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作為一名中國人,我內心感到無比的光榮與自豪。我們的黨偉大、光榮、正確,我們的黨真“能”、真“好”、真“行”。
今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好人”李培生、胡曉春回信說:“‘中國好人’最可貴的地方就是在平凡工作中創造不平凡的業績”。
1964年,隨著龍首山露天礦的首次爆破,我們正式向全世界宣告、向祖國母親匯報“中國貧鎳、缺銅、少貴的日子將不復存在”!在近一個甲子的艱苦奮斗中,在黨的親切關懷和堅強領導下,幾代金川人就是在平凡的崗位上拼搏奮斗,秉持“礦業開發、產業報國”的初心和建設發展中國鎳鈷工業基地的使命,實現了我國鎳鈷工業從無到有、從弱到強的巨變,為黨的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貢獻了一份力量。
“心中有夢,才能奮力拼搏”。1996年,我技校畢業,進入金川集團公司工作,當時聽師傅們講得最多的,就是吃苦,能吃苦,敢于吃苦。在吃苦中奮斗,在吃苦中拼搏,我所從事的工作,就是從貴金屬總含量不足1%的原料中,將每一種貴金屬產品中20余種雜質的總含量穩定控制在萬分之一以下,完成7種貴金屬的高效分離提純。2009年擔任班長后,我主動請纓研發新的鉑族金屬提煉工藝。改工藝難不難?肯定難!用了這么多年的工藝說改就改,可以說是難于上青天。但是,骨子里不服輸的“倔勁兒”讓我迎難而上。因相關技術被封鎖,要改工藝,可借鑒的東西太少,多少個日夜,我和我的團隊在實驗臺前冥思苦想、不斷摸索,連續2個多月基本在班上,餓了吃泡面、困了睡長凳,一個個難題終被攻克。經過3年苦戰、2000多次的反復實驗探索,新工藝終于研發成功,并完整替代了沿用40多年的傳統工藝。鉑鈀產量由原來的400公斤跨越式地提升到了6000公斤以上,創造經濟效益11.78億元,成績來之不易。現在想起來就是懷抱夢想、敢想敢為,在平凡的崗位上敬業奉獻。
26年來,憑借組織給我的這個大舞臺,我取得專科、本科學歷,實現了從學徒到普通工人、特級技師、國家級技能大師再到大國工匠、全國勞動模范的轉變;完成了從不懂技術只懂操作,到開始研究發明,帶領團隊搞攻關創新,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先后主持并參與完成省部級以上重大科研項目9項。完成各類創新項目228項,擁有國家授權專利35項,發表論文20篇,論著1部,培養行業專業人才200余人,實現了人生一個個巨大的跨越。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堅持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引導廣大人才愛黨報國、敬業奉獻、服務人民。”作為一名中國好人,一名共產黨員,我將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認真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為民奉獻,帶頭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動投身道德實踐,積極弘揚真善美,廣泛傳遞正能量,鼓勵帶動身邊更多的人敬業奉獻,吃苦拼搏,在生產一線多做科研、多搞創新、多出成果,用實實在在的工作成效來回報黨的關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