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永紅
景永紅,男,33歲,他是一個“80后”,“奉獻愛心、服務社會”是他的人生目標;“為更多人服務,做更多善事”是他的善良夢想。多年來,心有大愛的他滿懷激情,把絕大部分業余時間都奉獻給了熱愛的公益事業,為全市無償獻血事業做出了積極貢獻,先后榮獲“2014-2015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銅獎”“2016至2017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奉獻獎金獎”“甘肅省無償獻血先進典型個人代表”等等,他就是現任平涼市紅十字會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隊隊長——景永紅。
一、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積極踐行者
在“奉獻、友愛、互助、進步”志愿精神的熏陶下、在持之以恒的志愿服務實踐中,景永紅深刻認識到志愿服務是志愿者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現實表現和實踐平臺。在無數次的志愿服務活動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已經無聲無息的滲透到了每一位志愿者的心中行動中,不斷塑造著他們、指引著他們,志愿者的愛心與志愿活動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最好實踐。景永紅認為一個人默默奉獻是不夠的,只有影響和帶動更多人參與到公益事業中來,才能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于是,他利用各種機會學習和實踐,利用自己培訓師的特長,主動請纓擔任“平涼血緣”講師團團長,每年到全市各縣(市、區)、機關單位、鄉鎮、學校、部隊,農村、社區開展獻血與健康、志愿者服務與醫療急救等志愿宣講,平均每年宣講100多場次,受眾達上萬人次。2015年,受邀參加全市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工作推進會,并代表“平涼血緣”志愿者服務隊做交流發言,獲得了現場領導和嘉賓的一致好評。他的激情和夢想鼓舞帶動了大批愛心人士積極投身弘揚志愿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火熱實踐。2015年4月,涇川籍大學生王飛不幸患突發性心臟驟停病情的消息傳開后,他和志愿者們了解具體情況后,聯合涇川益心公益協會為王飛同學進行募捐義賣活動,共募捐義賣善款11666元,為王飛的及時治療增添了一份助力。2020年,庚子年春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爆發蔓延。在防控疫情期間,他帶領志愿者在市內公共場所、住宅小區人流量大的地方張貼疫情防控知識海報、疫情防控倡議書、疫情防控緊缺物資募捐公告等宣傳資料,讓民眾了解一些疫情防范知識,并呼吁社區各界獻出愛心,積極參與疫情防控工作緊缺物資捐贈,先后給公安交警、基層衛生院等奮戰在基層一線的“抗疫戰士”們捐贈醫用手套2000多雙;聯系平涼金坊源水療養生中心、平涼盛世洪福商貿有限責任公司等愛心企業向崆峒區紅十字會捐贈了價值15萬元的生活物資,用于崆峒區疫情防控工作。“平涼血緣”的志愿者團隊在他的帶動下,表現出了濃濃的愛國情懷、一絲不茍的敬業精神,善始善終、履行承諾的誠信品格,以及愛人、友善的品質。通過他的號召和引導,志愿者們都有了很強的自律意識,時時刻刻、隨時隨地地為他人奉獻愛心、提供幫助。
二、他是平涼紅十字“三獻”工作的領頭雁
作為紅十字無償獻血志愿者的他,在2009年至今共參加全血捐獻18次,單采血小板捐獻30次,共計獻血量接近10000毫升。2014年9月,參與造血干細胞標本采集,信息錄入中華骨髓庫。累計參加志愿服務456次,志愿服務時長達到7163小時,獲得了“2014至2015年度全國無償獻血志愿服務五星級獎”。
景永紅認為,一個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一個人的獻血量是有限的,一個人的造血干細胞配型成功幾率更是渺茫的,應該帶動身邊更多的人參與這些活動。他在自己做好示范帶頭的同時,還不斷組織開展無償獻血宣傳活動,造血干細胞捐獻知識普及,遺體、器官捐贈動員,急救知識進校園、進社區等紅十字“三獻”工作。自參加志愿服務隊以來,先后策劃、組織、參加了近百次公益活動,包括無償獻血宣傳、急救知識培訓、12.5國際志愿者日義演活動、涇川縣書法公益義賣等活動;同時,他還慷慨解囊向學校捐贈文體用品,向敬老院、兒童福利院捐贈衣物、慰問演出。擔任無償獻血志愿者服務隊大隊長以來,就已組織開展了無償獻血宣傳及急救培訓53場次,把自己的業余時間全部奉獻給了公益事業。“公益不是一個人的馬拉松而是一群人的接力賽”,這是他常說的一句話。他不但一個人在跑公益的“馬拉松”,還帶著一群人在演繹平涼“公益事業大片”。
三、他是“崆峒文化”的志愿代言人
“崆峒文化”中的“善文化”與志愿文化的有機結合,使得“平涼血緣”志愿者服務隊更有靈魂。多年來,景永紅不斷學習鉆研崆峒文化,逐漸領略到了崆峒文化的博大精深。他“崆峒文化”引用到了平涼特色的志愿服務文化建設當中,先后制定了“存善心、結善緣、干善事、播善念”的“平涼血緣”志愿服務宗旨,確立了“愛灑平涼,讓生命不要因缺血而失去;情暖人間,讓愛心成為溫暖你我的紐帶”服務目標,打造出了富有“崆峒文化內涵”的平涼特色的志愿服務品牌。“平涼血緣”志愿者服務隊在他的帶領下不斷將崆峒武術、秦腔、書法、剪紙等我市特有的藝術形式作為傳播載體,將志愿服務、崆峒文化、崆峒藝術相結合,不斷創新、融會貫通,不斷修改完善、不斷升華,讓無償獻血志愿服務隊的志愿文化更接地氣,使“平涼血緣”志愿者服務隊插上了文化的翅膀,更有文化內涵。他通過擔任司儀和主持的便利,以多種方式宣傳平涼地域文化;他穿梭于各鄉鎮、農村、社區,不斷宣傳孝老愛親、厚養薄葬、鄰里親善、關愛孤寡的善行文化;他還充分利用前往貴陽、深圳、韶關等地進行志愿文化交流的契機,將感悟到的“崆峒文化”與全國各地同仁分享研討。通過志愿服務推廣和宣傳崆峒文化、崆峒藝術,宣傳了平涼。